圖為蔡家崖鄉池家梁村大型養雞場
黃河新聞網訊(記者 楊江濤 通訊員 王西勇)近日,記者在山西省呂梁市興縣蔡家崖鄉池家梁村看到,在村邊公路的一處山坡空地上,坐落著一個占地15畝的雞棚。雞棚內兩列碩長的雞籠并列排序開來,雞籠上數千只母雞縱向四層整齊排序。母雞生下的蛋沿著雞爪下的漏斗滾動到延出的蛋架上,貧困戶成桂明快速地撿拾著雞蛋。
之前,成桂明常年以種地為生,收入極其微薄。村里建了養雞場后,他便一邊種地,一邊養雞。除了種地的收入以外,養雞給他多帶來2000元月收入,加上養雞場的分紅,年收入少說也有三萬余元,足足比往年翻了四倍。
在興縣蔡家崖智能聯動溫室脫毒馬鈴薯種薯繁育基地,上萬株健壯植株鋪滿了千余平米的蔬菜大棚。記者看到蔡家崖長家坡村貧困戶裴美麗正將脫毒馬鈴薯種苗根部生長出的2厘米左右的橢圓形原種輕輕剝下,緩緩地放入小塑料桶中,深怕傷到了原種的“皮膚”。
別看這幼小的原種,可是農戶增收的大利器。據工作人員介紹,該馬鈴薯種薯具有抗病蟲害、早熟、產量高、品質好等優點,比普通馬鈴薯產量高出30%。所培育的馬鈴薯原種將以成本價發放給當地貧困戶,并由興縣蔡家崖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員提供免費的技術服務。
經這么一番“折騰”,當地農戶年收入大幅增加,種的越多收入越多,有的甚至收入比往年提高了三四倍。百姓們連連拍手叫好,收獲了實惠的貧困戶紛紛加入育薯“大軍”。據統計,僅2017年該基地共培育種苗180萬株,生產馬鈴薯原種200萬粒,發放到興縣9個鄉鎮84個貧困村,600余貧困戶1900多人直接收益。
圖為貧困戶在山西焦煤注資500萬元參股的清泉醋業工作
同時,自脫毒馬鈴薯種薯繁育基地建成以來還為像裴美麗一樣的10余名貧困戶提供了就業崗位。“在這兒工作每個月收入能達到2000元,比我在家種田收入多了近兩倍。”裴美麗的嘴角猶如脫毒馬鈴薯的枝葉向兩側上撇,露出了燦爛的笑容。
脫毒馬鈴薯種薯繁育基地是山西焦煤集團金土地公司與興縣紅土地公司共同出資成立的興縣蔡家崖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旗下的一個產業扶貧項目,這也是山西焦煤大力推進產業扶貧的一個縮影。
近年來,山西焦煤按照帶動一片、輻射一片、幫扶一片的產業扶貧思路,敲開了當地百姓致富門。與興縣縣委、縣政府溝建立的興縣產業扶貧綜合示范項目已累計投入約16億元,項目建成后可直接提供就業崗位500個,帶動貧困戶3500戶,發展種植基地6876畝,涉及貧困村61個,輻射帶動貧困村118個。同時,出資1億元參股呂梁扶貧開發投資公司,幫助當地企業渡過了還貸續貸的間隔期。目前已有12戶企業申請使用轉貸資金7855萬元,續貸銀行貸款1.4億元,資金周轉使用率達到了52%。其中有6戶企業與貧困戶建立了利益聯結機制,使594戶貧困戶、774名貧困人口增加了收入。
扶貧工作開展以來,山西焦煤產業扶貧累計完成投資約38億元,涉及扶貧產業包括農業、金融、旅游、銷售、基建等,參股項目數十個,輻射村莊數百個,百余戶貧困戶、數千計貧困人口、數萬計百姓受益,用實際行動在革命老區植下脫貧致富種子。